190328-明明想要却不能行动,就是因为这四个操控者!-02

本文接前文:《永澄:明明想要却不能行动,就是因为这四个操控者!-01》

4.3 瞻前顾后的胆小鬼

第三个接替「掌控」的操控者叫「瞻前顾后的胆小鬼」,他有个特点:

他从来不肯活在当下;
要么生活在过去,自我否定地说:我这件事情过去总是失败、就从来都没有做好过,这次也肯定做不好啊;
要么生活在未来,满心焦虑地说:如果我做了却没有做好,别人会怎么看我、怎么说我啊……
总是觉得:过去的人生没有得到好结果、未来的人生又不敢去,我到底该怎么办啊?

以前,「掌控」在的时候,你们都知道:过去的已经过去了,未来的还没有到来,如果不能好好直面当下的任务或者问题,只是一味地叨叨过去和未来,不仅没有用,反而会浪费时间。

可是,「瞻前顾后的胆小鬼」就是懦弱,别看他的眼光总是穿梭在过去和未来,但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屁孩儿。一旦遇到任何风险或问题的时候,他就会立刻变得什么都做不了。那真是前怕狼、后怕虎啊,走也不敢走、停也不能停,就是难受地自己耗着。

有的时候因为呆在原地不动,造成了损失,导致其他人来指责自己的时候,自己竟然会有点开心,因为,终于从那种自我折磨、左右为难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了,反而是一种解脱,仿佛只要有个结果就可以带来解脱,哪怕是个坏结果。而这会让人陷入一种可怕的循环:什么都不做——造成损失——被惩罚——安心,这个循环就是由内心的不安全感所驱动。 所以,他们总会被那些卖「心安」的人,收取情绪保护费。

别管他怎么表现,「掌控」早就说过了:胆小鬼就是一种受伤未被保护的状态,他非常敏感、脆弱,一点点事情都会让他陷入到崩溃。他瞻前顾后,但就是不看当下能做什么,他的情绪变化多端,可就是不去把注意力集中到可以执行的任务上。

真正的勇气,是明明知道前方有挑战,却依然带着恐惧从容地前行。

不过,即便你知道,你也很无奈,因为,你是木偶,除了表演他所要求的,你也毫无办法!

4.4 凭空妄想的完美者

第四个接替「掌控」的操控者叫「凭空妄想的完美者」,他有个特点:

他认为自己「最终」想要的,就应该是要「立刻得到」的;
在他的世界里,没有进度这个概念,只有:高标准、高要求、高质量;
奥林匹克精神是他的精神支柱,但是他只是看到了领奖时刻,却忘记了成绩背后的日常训练;
如果他不能一步走到终点、一口吃成胖子、瞬间取得荣耀,他宁可不动;
还要喊着各种借口:我就是个追求完美的人,不能完美,我宁可不做!

以前,「掌控」在的时候,你们都知道:期待的结果在远方,饭要一口口地吃、路要一步步地走。从期待到终点的过程,不是一帆风顺的,经常要摸着石头过河,遇到不同状况要灵活应对、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。这一路上,和自己预期不符的事情太多了,「掌控」这个操控者根本不关心结果好坏,是不是按套路出牌,他只会根据结果来快速调整自己,偶尔跑偏不要紧,重要的是最终朝向自己想要的方向,改进、迭代,走过去。

「凭空妄想的完美者」区分不了目的、成果、手段这三个概念。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,甚至误以为别人能做到的,自已一定行,却忘记了很可能自己除了「都是人类」这个属性一致,其他的都相差甚远。从不考虑以终为始,不知道要取得什么样的结果,只是以自己现有的能力、资源为出发点,做一步看看,但明明是在试探,却妄想一步走到终点(更关键的是,都不知道终点是什么)。从不考虑思路、策略、手段,反正就是我有啥、我能啥、我会啥,我就做点啥,人生如同乱跑乱动的一个点,绘制出一团乱麻的生命轨迹,最终把能量耗损在其中。

其实,「凭空妄想的完美者」只是外强中干,他会凭空妄想的背后是自卑,他不敢去面对曲折、坎坷,他只是希望用结果去证明自己很强大,但这恰好反映出他的弱小。弱小得生怕别人戳穿自己的虚荣,别说别人了,甚至自己都不敢去直面任何困难、挫败。无论找到什么理由,把自己说得多么完美都没有用。

不是不能追求完美,完美本身是一种价值取向,想要得到完美没有什么对错,但是,关键是要考虑方法。稍微安静下来想想看,走向完美的路都有一个必然的起点:从不完美做起。这个世界真的很有意思,如果你想快,就得先慢下来,如果你想做大事,就得先把小事做好,如果你想领导,就先要学会跟随。 能量一直守恒。

心存高远、脚踏实地,地面是什么样的,你只有走走才知道。 闪着金光领取奖牌看似万分荣耀,而挥洒汗水的每个瞬间才真正打动人。

不过,即便你知道,你也很无奈,因为,你是木偶,除了表演他所要求的,你也毫无办法!

5. 谁说你没有办法了?

是的,你只是一个木偶,必须在操控者的控制下,才能演出,在你出生的那天就已经决定了。

但是,这不代表你毫无办法,每个木偶都有选择权,你可以选择究竟和哪个操控者来搭档,演好人生这出戏。

前面那四个操控者你可能有所体验了,如果你就是喜欢他们,那谁也不能干涉你。如果你希望拿回掌控权,那最佳的办法就是这个:找回那个最开始的操控者——「掌控」,和他一起来打磨、往后余生合演一出好戏。

鸡血喝起来很爽,但是,已经被那四个操控者控制了多年的自己,怎么才能找回掌控呢

为了帮助你找回掌控,我已经做了几个月的积累了,形成了一整套的「掌控体系」,各个环节都在细致地打磨中,先来看一下全局的图片吧:

关于掌控原则,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:

  • 掌控你的行动,包括行动前中后,我们这篇文章就是讲行动前的;
  • 掌控你的目标,知道自己要什么,以及如何达到;
  • 掌控你的态度,知道面对外部刺激要如何响应;
  • 使用范畴问题框架,学会如何澄清和解决问题来引导自己成长;
  • 掌控的最小循环:问题-行动-结果,用最小循环获得更大的掌控感;
  • ……

这么多内容能一下子就能全学会吗?我要是学不会怎么办啊?(看,凭空妄想的完美者在和瞻前顾后的胆小鬼对话!)我为什么要学这个啊,真的能给我带来什么改变么?(不接地气的思想家来了!)

为了不让这四大操控者出现,我给你一条最简单的「掌控」方法,它是一条咒语如果你发现你的行动无法启动的时候(明明今天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一直在拖;明明跟自己说了无数次一定要开始,但还是去干了其他事;找了无数借口,比如突然有紧急事件发生之类的,但那件自己想做的就是没有做到;明明觉得这个任务不是问题,可就是被卡住了),你就念出这条咒语:

这件事(自己想要做的事情)中,我能掌控并且可以做好的部分是什么?
把能掌控的部分先做好。

注意,这条咒语在使用时,一定要心无杂念,除了这句话之外的任何一句话,都不要说、都不要问,只要你的心神一动,另外四个操控者就回来了

可能你觉得这个方法不就是「定念、转念、正念」么,不就是「短期焦点疗法」么……别管什么「不就是」,那是看不起人的不接地气的审判官在说话,让他不要出现!你要的就是用咒语把「掌控的操控者」找回来,他回来了,一切就变好了。

6. 总结全文

在时间和行动的关系(《永澄:普通人如何做到持续高效能成长?》的第五部分)中,我谈到了「时间轴上必然有行动发生」。基于这样的原理,如果使用 MECE 原则,我们可以把「发生的行为」分为两类:想要的行为不想要的行为

  • 想要的行为:和预期是一致的,想开始就能开始;
  • 不想要的行为:和预期不一致的,要么想开始却开始不了,要么想停却停不下来。

而不管哪一种「不想要的行为」,你都可以将其视为:自己期待的行为无法启动,也就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。本文围绕着几个关键点,采用戏中戏的方式展开:

  • 问题描述:行动无法启动;
  • 问题本质:期待和行动结果不符的问题,简单说叫:未达成预期;
  • 问题原因:问题原因有多种,但是,我在「身份层」中进行了讨论,谈到了四种内在身份,以及身份的特点、影响;
  • 问题解决:不同人有不同的解决方案,但是,我依然建议使用「掌控原则」,并给出了最小行动。

一个人的「行动结果」是由多种因素影响,比如:能力、环境、认知、心态、社会评价、心理预期、思维模式、习惯……在这种解释框架下,如果你期待解决自己「行动无法启动的问题」真的是难上加难。

我一直秉持着一个很重要的理念:牺牲一定的精准度、采用更简化的解释方式来找到解决方案,所以,我用了提线木偶的隐喻,本质是系统过程,如果你希望改变结果,就要改变系统。其实,你没有必要被「不接地气的思想家」附身,问这个「系统」里究竟是什么?而是直接换一个更高级的系统,更换一个「掌控系统」即可。毕竟,前人有那么多经验,我们为什么在还没有能力之前就去发明一个新的呢?先继承再创新啊!

好了,本文到这里结束,最后我留下一个问题:有的人说自己经常很想要,但是却很懒得做,自己什么都懒,什么都不想做。那么,这个问题要如何解释呢?如果让他把自己能掌控的先做好,他还是一句话:我懒得做。要如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呢?

TM. 思维模型模块

系统过程。系统过程由三个要素构成:输入 - 系统 - 输出,本文主体采用了大量的隐喻,把「输出:行动结果」比喻为木偶,把「系统」比喻为木偶的操控者。本模型为学科原理类思维模型,同时也是一种思考方法,这种思考方法是情绪管理、行为类问题解决、习惯养成、能力提升的基础思想。所有和模式有关的事项,例如:思考模式、行为模式、习惯模式、工作模式、商业模式等,都可以用该模型分析。
系统思维的六大关键概念 by 易仁永澄

逻辑层次。这是 NLP 大师罗伯特• 迪尔茨提出的解释现象的思维框架。不同的人的思考水平会停留在不同水平上,当识别出不同人的思维重点,就可以很好地支持对方成长。整个模型被划分为务虚和务实,上三层都是务虚的,而务虚不是虚假,而是为了更好地务实。如果「行动无法启动」 ,就是第五层出现的问题,根据逻辑层次模型来说,这是因为上四层:能力、信念体系、愿景都出问题了。在:《永澄:如何用一个「小问题」干掉自我攻击?》的第三部分,也讲到了用愿景的力量突破阻碍,也是使用了这个逻辑。

心智模式。卡罗尔• 德韦克的《终身成长》提到了成长型心智模式和僵固式心智模式两种划分。本文把僵固式心智模式进行了再次划分,并且,将成长型心智进行了落地化操作,提出了「掌控原则」。后续文章会将该原则不断拓展,让你更好地理解、拥有成长型心智模式。

最小知识模型。这是阳志平老师提出的模型,他认为任何一个学科体系,都是因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。如果要理解这个学科,要知道它解决的核心问题、一级话语体系(类似心理表征关键词)、二级推演体系;如果要以生态思维来应用这个学科,要知道它的三个最小:最小模型、最小故事、最小行动。把握好最小,就可以很好地上手。

推荐混沌研习社的课程

混沌大学,是李善友老师发起的新时代创新式学习组织,我在其中已经三年多了,说实话,这三年里,可以和一群用思维模型来思考问题的人在一起,那种感觉是无比好的。用思维模型思考问题,虽然上手门槛比较高,但是,后期个体发展速度极快!

恰好,混沌今天五周年了,我也想给混沌送出一份礼,推荐我的读者参加混沌的学习,你可以直接扫码加入。

通过我的二维码加入的伙伴,请将你的付款信息截图发至:cc@runwith.cc 邮箱,并留下你的微信 ID,我会联系你一起学习思维模型的!

要点 1:判断。联想你自己最近遇到迟迟未能启动的事情,是被哪个角色顶替「掌控」出现了呢?如果不是这4个人,还有可能是谁在摆布?欢迎把你认为不是被这4人操控的案例与我们分享,你可以选择在公众号下方留言,也可以继续发邮件给我们 cc@runwith.cc ,邮件标题「行动启动角色判断案例 by 昵称」,感谢你的反馈。

要点 2:感谢。我们收到了几十位伙伴的邮件,其中Loren、杨大颖、Serena、悦大喵、行者无疆yjp、Cris、Canala、戈阁几位同学都一次提交了多个行动启动案例给我;另外粘、卡卡淼淼、欢心、卡卡兮、lynn、小麦、安妍、斯雯、小麦、简一、晓璇、脑呆瓜等同学也都详细描述了他们的现状和可能原因分析,这些给了我很多启发,感谢大家的案例反馈。如果你现在发现了是因为被这样4个角色所操控,你下一步的最小行动是什么?请在下方留言,与我分享。

Team:团队

  • 选题:易仁永澄
  • 文章书写:易仁永澄
  • 编辑团队:张新锋、王牡丹、韩MM、麦克
  • 配图:亚菲、易仁永澄
  • 统筹:伊拉

ChangeLog

  • 190328-使用公众号推送后续部分内容 by 伊拉
  • 190328-完成全文的书写 by 易仁永澄
  • 190326-使用公告号推送 4.2 部分之前的内容 by 伊拉
  • 190324-完成初稿 4.2 部分之前的写作 by 易仁永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