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0403-可爱又可怕的三种懒惰

在上一篇文章《永澄:什么事情我都懒得做,这种病怎么治?》中,我谈到了关于懒惰的若干要点:

  • 既然懒惰,那么,你为什么会那么勤奋呢?
  • 持续懒惰,是因为限制性信念在不断强化;
  • 持续懒惰,是因为可以掌控自己的退路;
  • 有时候,懒惰是一个借口,让自己逃避伤害;
  • 懒惰,会有五个方面的积极价值和意义;

本文,我继续来谈懒惰,把我知道的和懒惰有关的点都谈完。本文,我将带着你用「教练」的视角,来看看懒惰到底是什么,有哪些常见的类别?

1. 教练的一些前提假设

为了更好地看懂本文,我先给你说说我们做教练的人,有一些基本的假设。

首先,我们在接待来访客户的时候,是要进行筛选的,客户一定要有一个真实要解决的问题。另外还有两类人,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客户:一类是怀疑者,他会一直怀疑你,你能帮助我么?另外一类是好奇者,他关注的也不是解决问题,而是你到底会用什么话术,会不会套路我?之所以必须要有真正要解决的问题,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围绕着这一个「动力点」,找到他背后的真实问题。

就拿「懒惰」这个话题来说吧,很多人以为「懒惰」是原因,就是因为自己懒,所以某某事情做不成。其实,这是完全错误的,「懒惰」根本不是原因,而是一种表现,是一种独特的状态。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聊。

其次,我们还会有几个基本相信:①客户的任何行为一定有积极的正面意义;②客户内在一定有丰富的资源;③客户一定会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;④我们相信客户一直在改变,并且改变不会停止。

有了上述假设和相信,懒惰的问题才能解决。

对了,为了让本文的整体逻辑顺畅,我必须强调:本文所有的观点都是基于某人期待解决自己懒惰问题才提出的,如果他认为自己懒得很爽、完全不想改变,那么,本文的观点将不适用于这种情况。

2. 用教练的方式来澄清问题

我来用 A 和 C 分别代表客户(A)和教练(C),并且在过程中尝试着用旁白(O)的方式来解释一下,懒惰究竟是怎么回事,以及如何处理懒惰的问题。

A:老师,我今天想要解决一个问题,关于我很懒惰的问题。

C:嗯,你能多说一点么?(O:不要停留在表面,耐心等待他的具体情况描述)

A:说实话啊,我就是什么都懒,懒得动、懒得干活、懒得聊天、懒得看电视,就是一直在床上躺着,不是尿憋得要死,我才懒得动呢。

C:嗯,还有呢?(O:通常觉得自己被懒惰困扰的人,其实,最开始的表达就是在释放自己过去积压的能量,你就让他说一点,再说一点)

A:还有啊?我也不知道啊,我也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,但是,我无论做什么都没有劲儿啊,觉得都没有什么意思,既然都没有意思,那我就懒着吧。

C:既然你今天来找我,你期待解决什么问题呢?(O:既然他会来找我解决问题,那么,我就相信他一定有想要改变的地方)

A:我也说不好,我就是想解决懒惰的问题,我就是想动起来,不想再这样了。

C:我很好奇,解决懒惰并且动起来,对你来说为什么这么重要?(O:直接使用提问带动注意力,指向到价值上,而不在负面情绪逗留,具体解释见:TM.思维模型部分的 DA 问题)

A:如果我这个问题解决了,我就能不断去做,遇到任何问题我都能去搞定,然后去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了。

C:嗯,假如你已经找到自己想要的了,那个时候的你会是什么样的?(O:利用假如框架,再次带动注意力离开对懒惰一词的依赖,让对方的内在力量生长出来)

A:那我得多厉害啊, 我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,什么都不怕了,即便有什么困难,即便是让我遇到挫败,我都能很快站起来,然后去搞定当下的挑战啊!

C:那个时候的你和现在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啊?(O:找到差距和对比,利用结构张力获得系统动力)

A:不同啊,不同就是我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,我也敢去一直动起来了,我也不怕失败了……

C:假如找到想要的、也能一直动起来、不怕失败了,你觉得那个时候你还有懒惰问题么?(O:使用假如问句,帮助客户澄清问题,自己到底是懒惰,还是其他问题。说明:本问题问咨询师问题,非教练问题)

A:当然没有了!那时我就不懒了。

3. 看上去是懒惰问题,其实都是假象

上面的对话,就是我最近刚刚解决的一个懒惰问题的真实过程摘录。做了大量指导案例之后会发现:从表面的看似无法解决的懒惰问题到真实问题暴露,通常需要三个环节:

  1. 释放问题无法解决而积累的负面能量;
  2. 找到假如懒惰问题解决之后,客户所追求的真正价值;
  3. 通过现在和未来两种状态对比,找到真实的问题。

懒惰真的是一种借口,是一种没有达到目的还找不到真正原因,甚至没有找到真正问题的状态无论是「懒惰」还是「勤奋」,其实都是相对的词汇,并且,只要有勤奋,就会有懒惰,因为它们两个是共生共存的。你有勤奋就有懒惰、有懒惰也就有勤奋

勤奋也好、懒惰也好,都是某一种「状态」的描述方式。我们日常接受的教育说:勤奋是对的,懒惰是不对的。认真想一下,用更经得起推敲的话来说,应该是:按照超过自己设定的某一个标准,持续投入到具体的任务中,会更高概率带来好的成果。按照这样的定义,所谓的懒惰,只不过是未达到自己设定标准的状态

事情有了标准,一切就好判断了:

  • 让自己舒服的慵懒休闲:一天累下来,让自己在沙发上躺一下,这是一种懒洋洋的放松;
  • 感知不到的懒惰状态:处于一种长久的舒适状态,自己生活得满意;
  • 出现了「懒惰」问题:遇到了挑战,自己想要改变,可是,有一种阻力在其中,无法改变;

看,为什么很多人觉得「懒惰」不是问题?来看下图:

毕竟,三种懒惰中有两种都会让人感觉到舒适,因此,不觉得懒惰是问题的人自然很多。可是,如果只看横轴的右侧,如果持续长期处于懒惰状态中,时间越长积累的可怕风险越高,未来的改进越困难,投入的成本就更大。

设置投票:你自己所遇到的懒惰一般是属于哪一种?

4. 来做个自我对照吧

关于懒惰系列,我已经写了两篇了。本文我将懒惰进行了区分,本系列下一次更新的文章中我将给出原理分析和解决方案。

只是知道道理没有用,关键是要解决问题,为了能够促进读者们产出改变,我号召读者们来做一个具体的行动。请按照三种懒惰的划分,找到你的三种具体场景案例:

  1. 你在什么时候会觉得让自己慵懒一下会感到舒服?
  2. 尝试着找一下,你现在是否有让自己「处于舒适区」中的懒惰状态?请描绘这种情况,并且尝试着分析可能带来哪些风险?
  3. 请问你是否有懒惰问题,如果有,请描述这个问题给我,注意要把细节描述清楚,这样,我可能会给你指出问题的突破点。如果没有懒惰问题,第三个问题可以不用回答。

如果你愿意,就把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,通过邮件发送到 cc@runwith.cc 邮箱。邮件请增加以下信息:

标题:三种懒惰 - 姓名/昵称
正文内容:
1. 姓名:
2. 昵称:
3. 手机:
4. 微信:
5. 三种懒惰情况

做好准备,我们下周一会推送原理分析和解决方案,看看能否解决你的问题。

TM. 本文使用的思维模型

DA 问题。DA 问题包括两个重要的提问,Desire: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?Attention:你的注意力在你想要的事情上么?只要让注意力停留在自己很渴望的事情上,人就不会有问题。教练在解决问题的时候,通常都会澄清价值,然后,慢慢将注意力调整到真正想要的事情上,而不是停留在问题上。本文中,如果你把注意力停留在「懒惰」上,那是无法得到真正的价值的。

第三感知位置。第三感知位置是一种高级觉察,文中教练技术的部分就是第三感知位置的应用,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澄清问题究竟是什么。第三感知位置的掌握,是教练们的必备基本技能。

五大感知位置 by 易仁永澄

四象限模型。四象限模型是用横纵两个坐标轴构成的坐标系,这是最高效的澄清工具,在思考任何一件事的时候,你都可以找到两个不同的维度尝试构架形成四种类型。学习思维模型的伙伴,用四象限模型上手是非常好的切入点。另外,我透露个秘密:每看到一个四象限模型,你就记录下来,耐心等时间带给你红利,相信我,这个积累的动作很厉害的!

要点 1:种子用户。自从本次重新更新以来,我一直在收集种子用户,收集渠道有微信群的分享反馈、公众号留言、永澄说成长等。种子用户有一些特点:有内在动机、可以自我激励、不会因为一次两次的不满意而放弃。我想和种子用户做一点终身成长的事情,我已经准备两个多月了,各位感兴趣的读者,不要错过。

要点 2:比对。本文中我通过状态和感觉将懒惰分出了几种常见类型,和你预想的懒惰类型是否相似?如果你还有其他判断懒惰的方式,有哪些不同,你愿意在留言中和我们分享下吗?

Team

  • 选题:易仁永澄
  • 书写:易仁永澄
  • 编辑团队:王牡丹、张新锋
  • 配图:易仁永澄

ChangeLog

  • 2019-04-04 书写文章内容 by 易仁永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