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018-文案的相关资料

每个职场人,或多或少总会在某个时期,陷入到如下雷同的情境中:

  • 刚工作时,凡事不得要领,纯凭一腔热血投入工作之中。提交的报告一次次被打回来,下班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晚,既然还没有实力挣得功劳,有苦劳表现总是好的。只是每晚当自己关掉公司最后一盏灯,却想起同批入职的伙伴按时下班的轻松愉悦,内心不是不心酸。
  • 工作了几年,在公司也可以带新人了,原本用自己“过来人”的经验树立起来的威风与自信,却在新员工某次“刁钻”的问题中荡然无存。虽然自己告诉自己,对方问的问题是自己从未经历过的,不知道很正常,然而和自己同样资历的同事也没有亲身经历过,却能给出颇具启发的观点,是自己平时不够努力吗?
  • 发现了与他人的差距,没关系,还好自己够勤奋。读书、报课、学技能……别人休息的时候我拼命学习,别人学习的时候我不要命地学习。然而,回到实战场景中,却发现自己面对问题时,来的思路还是没有别人的快,可选的路还是不比别人的多。说好的“勤能补拙”呢?
  • 到了晋升关键期,难免会有几个所谓的竞争对手,面对同样的机会,对方总能领先一步想出策略、实施推进,也就更容易获得新的表现机会。让人郁闷的是,偏偏对方想到的东西也全是自己早就明白的,每当对方亮牌时,都禁不住对自己发出灵魂拷问:为什么当初我没有想到呢?!
  • 跻身管理层,许多事情不必再自己事必躬亲,但更多的事情需要自己想清楚才能安排别人去做。这时候才发现,劳心比劳力更费神。位高者的一个决策失误,要远比执行者的一个动作失误可怕,越是意识到这一点,越容易对自己产生质疑,总是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,顶多是成为XX第二,怎样才能做出大概率正确又不失创造性的决策呢?

伊拉,配个图这里,难受一点的

就算有谁幸运到不必受制于职场竞争,在这万物互联的时代,没有谁能活成一座孤岛。退一万步讲,每个人终归是自己的CEO,总要为自己的当下或未来做出一些决定。

过往有类似经验的,固然是我们可以直接调取的宝贵财富;但那些从前从未涉猎、未来却无可避免的事情,我们要如何面对?失去了经验的依仗,难道就只能束手无策,或者只能靠肉身扑上去试错了吗?

即便经验丰富,但也总有适用的边界,我们恰逢瞬息万变的大时代背景下,又有多少可以“以不变应万变”的法门呢?

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!

  • 当你还在用加班加点的方式追平别人的进度
  • 当你还在用自我感动的学习找回竞争的自信
  • 当你还在用过往旧有的经验应对迭出的变化
  • 当你还在用隔行如隔山的理由维护自己封闭不前时的心安理得……

你不仅是在被同年龄、同资历的人赶超,更是在被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所抛弃。而你,却还在企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!

是的,不论你的工作安排得有多满,不论你的行程安排得有多紧密,不论你的学习安排得有多铺天盖地,都无法掩饰你在“思考”这件事情上的懒惰。

是时候该好好思考了!

关于《好好思考》

我们总是会在表面现象上徘徊,却不能明确自己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。

其实,你面对的所有表面现象,其实都是一个问题:「如何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?

你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、轻车熟路的问题,而是一个从未见到过的模糊的、易变的、复杂的、不确定的问题,你甚至都看不清这是个什么问题。

面对这样的问题,要如何解决呢?有人给你送来一份解决方案指南。

仔细读过这本书,你就会发现:不是掌握更多的知识、积累更多的经验,就能变得更厉害

当然,这绝不是说知识和经验不重要恰恰相反,这些都很重要,只是还不足够。

厉害与否是基于解决问题的水平而言的。问题困局当前,思路是关键。

  • 凭经验?太武断!一个人要有怎样的际遇,才能将所有困难一一遍历?
  • 来一个干一个?太低效!一个人要有多大的精力,才能事必躬亲地事事应对?
  • 苦思冥想?太愚蠢!对你而言无解的难题,也许在另一个领域早就迎刃而解了。

《好好思考》这本书,将引入“思维模型”这一概念,扭转你对“思考”的理解。

我们熟悉的各种经验是思维模型的一种,除此之外,还有其他更高效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适应这个多变的时代,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。

思维模型既然如此重要,我们要从哪里获取思维模型呢?
又有什么方式掌握、内化思维模型呢?
在多元的时代需要多元的思维模型,要如何才能在诸多思维模型之间建立起联系呢?
互联时代为我们获取资源信息带来了便利,我们又可以如何充分利用这种便利,站在各种学科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上,构筑并发挥出跨学科的协同效应呢?

这些问题,都可以在《好好思考》这本书中找到解答。

如果你不满足于只靠经验解决问题;如果你想让自己在产生思路时有更多的借力;如果你想让自己平日点滴的积累都能为未来的某一刻蓄力;如果你想在面对未知时能够做出更有底气的选择……一起加入我们,共同好好思考吧。

关于本书作者:成甲老师

每本图书,都是作者解决他实际遇到的问题的方案集,那么,《好好思考》的作者成甲老师,为什么如此关注「复杂问题的高效解决」呢?

来看看他的一些基本情况:

  • 《好好思考》、《好好学习: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》作者
  • 《好好学习: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》,上市三个月,热销20万册,多次在“京东商城”、“当当网”位列新书榜、畅销榜第一名,也成为豆瓣高分书籍,中信出版社年度最受欢迎作者,被评为亚马逊年度最佳新锐作家、当当网的新锐作家。
  • 混沌大学「2019 商学院」思维模型先导课主讲老师
  • 得到APP「每天听本书」栏目最受欢迎的作者之一
  • 罗辑思维评选的“中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”
  • 文化旅游战略投资规划和运营的操盘人,白手起家带领团队成为垂直领域的第一名
  • 多次受邀在清华MBA、华为、阿里、百度、中国惠普、埃森哲、中国人寿等机构演讲

你看成甲老师这个人:做事业做到领域的第一名,写书写到第一名,讲课讲到超级好,还被各大头部的学习平台邀请去做讲课

如果说拿一次第一名可以说是碰运气,那么,多次拿到第一名,并且在不同领域中拿到第一名,那就一定是有方法的了!

书中就给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方法体系——多元思维模型,用多元思维模型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。

对了,多元思维模型最早是由巴菲特的合伙人,现年 95 岁的老爷爷——查理芒格提出的。成甲老师又搞了个第一名:为了把书写好,他特意去找了芒格老爷爷请教和交流,关于思维模型的概念,并得到了芒格的重要反馈。

我想,芒格老爷爷足够给这本书背书了,已经不需要我再多说些什么。

好书一定要一起读啊!

成甲老师的第一本书——《好好学习: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》就是我领读的,当时有近千人一起参加了我的领读活动,我把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,分析了篇章结构、逻辑关系、应用领域等。

从成甲老师开始要写这本《好好思考》开始的一年半时间里,我就一直参加在写作研讨的过程中。这本书调整过多个版本,每个版本的内测、版本优化等工作,我都参与其中,看着这些版本的演化,也理解了成甲老师身处的背景、面对的问题以及他的内在逻辑和思路。

我想趁着新书出版的机会,再次领读成甲老师的新书《好好思考》。而恰好,我又再次受到出版机构的委托及授权,邀请我对本书进行深度的领读、共读活动。

那么,我们就一起来阅读本书吧?

这里放出版社的认证配图

活动的具体形式如下:

  1. 我提供了六节课的领读音频,在这个音频之中,我会用一个逻辑串联本书的所有内容,那就是:「如何让更为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变成可能?」听完之后,你会对本书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。
  2. 我提供了一个可供讨论的微信群(可选加入),你可以在群内对你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,当然,你也可以提出你自己的理解。有一些独特的问题,我也可以帮你传递给成甲老师,让他来给你一些他的见解。

加上小鹅通的链接的使用方式
后面再增加上我们征集书评的想法

再加上促销的想法

关于易仁永澄

可能还有一些伙伴对我不太了解,我找了段自己在领读图书上的相关介绍:

自2016年起,永澄老师就开始带领读者深度领读、共读一些经典图书,或者成长领域中的颠覆认知的书籍。他曾经领读过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《思考快与慢》《跃迁》《意志力》等书籍,每次领读活动都收到高质量的评价。

每次活动开始前,他都会反复地去品读书籍,挖掘这里面的价值和精华,单是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他就精读了 16 遍。多次活动的积累,让他摸索出一套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。用这个方法不仅可以把优质书籍读懂学透,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吸收书籍的内容。

读完之后,永澄老师再把自己的收获整理成系列分享的文字内容,然后才会和读者们一起参与共读,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给到读者们引导和热烈的讨论。

而且他把书籍当中的思维模型、方法论进行萃取和总结,直接做成让读者可以拿来就用的简单基础模型,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

部分领读书籍的资料库,可以点击查看对应内容:

  • 2016 年 02 月 领读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
  • 2017 年 02 月 领读《好好学习》
  • 2017 年 08 月 领读《跃迁:成为高手的技术》,与中信官方合作,授权领读
  • 2017 年 10 月 领读《意志力》,中信授权合作
  • 2019 年 6 月领读《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》,磨铁图书授权合作

看了领读汇总资料,是不是对永澄老师的领读能力更笃定了?

有这样的导师坐镇,再也不用愁自己看书记不住,看完用不上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