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0325-永澄:影响生命轨迹的「五本书」
「自我介绍」大家好,我叫易仁永澄,易是《易经》的易,仁是孔子谈的仁义礼智信的仁,永是永远的永,澄是澄清、澄明的澄。 听上去是不是很有文化的样子?
哈,我的主业是创业,我的事业是向职场青年提供高效成长的解决方案,帮助他们获得职场竞争力、赢得更好的人生可能,只要你希望变得更好,找我就行。
「引发好奇」在我的人生旅程中,关键转折点都跟我今天要分享的四本书有关。比如说:我的本科还没有毕业,就去大学大老师了,一干就是四年。当时给学生们讲课,还有人比我年纪都大。 再比如说,我2014年辞职前在威海发改委工作五年,正科级干部也已经两年了,但当时读了一本书,大受震撼,裸辞创业。
「承前启后」到底是什么样的四本书,让我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样子呢?接下来我就按时间顺序,来给大家分享一下。[王1] [王2] [王3]
「第一本书」我出生于1983年,那个时候的孩子和现在不一样,现在有各种绘本、阅读活动,可是我们当时就是光屁股在院子里跑来跑去。我读书并不早,也不是因为想要读书而读书,而是因为——玩游戏。
我记得很清楚,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,我特别喜欢玩一款名为三国志四代的游戏。我在游戏里当主公,带领各种武将去统一全国。玩游戏的时候,我就会发现有很多武将的名字,我也不知道这些武将是干啥的,有点不爽,总是记不住哪个武将更好。后来,我在家里发现有本书叫《三国演义》。
书名和游戏名很相似啊,我就拿书翻看。你知道多有趣嘛,游戏里的各种武将名字在书中都有出现,还有他们的故事。这下,我对书感兴趣了,为了把游戏玩好,在小伙伴里可以排第一,我就开始拼命看书。所以,《三国演义》这本书我看了不下20遍。
之后,中央台也演了这部电视剧,演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可以预测剧情啊,我就更喜欢看书了,现在明白了,这叫积极的正反馈循环。不经意间,游戏给我带来了读书的意义感。
「第二本书」第二本书其实并不是一本,而是一个人,他叫金庸。很多人说金庸的书是成年人的江湖童话,但是对于那个初高中的我来说,那也是我想要的江湖。
读金庸一直读到今天,反反复复,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大侠:上课的时候挡在课本后面读、下课那更是书不离手、晚上还要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看,一直看到手电筒没电。
金庸的书,给我内心种下了种子,他告诉我:你要有一个自己的江湖,你要笑傲其中。这颗种子成为了我今天创业的内在驱动力。
《三国演义》和金庸全集,让我产生了阅读的元兴趣。
「第三本书」在我的记忆中,我们大学的图书馆很小,只有两排书架,这两排书架上只放着一种书:Photoshop。嗯,第三本书也不是一本书,而是这样的一类书。
荷尔蒙让刚上大学的我产生一个需求:展示自己有多帅。但是,基础条件限制了我,也没有自己想像得好看。于是,我就用windows 电脑里的画板工具,把我的脸放在一些帅哥的身上。但是,只把头移过来特别难看,别人甚至都笑话我。
于是,我开始学习Photoshop,每看一本书,就把学到的技术拿回去用一下,不断用、不断用,最后就把自己的脸改得特别帅。诶,改得帅没有用,但是,有用的是,这几年读技术类的书,让我知道:学习必须要去用,不用就等于没学。
就是反复去用,让我学会了制作多媒体的图片、音视频、网站,因为这个技能,我就被老师选中参加一个国家级精品课程项目。因为项目做得很好,就被破格送去只有硕士、博士才能去的大学当老师。就是因为我的技术特别好,而这些技术,都来自于曾经的「自我美化」的具体实践。
现在明白「学以致用」的意义了,先选定一个,集中阅读、反复实践,就可以给自己带来积极的正反馈,越用越想学、越学越想用。
「第四本书」我的生命被我爸爸影响得很大,他大学学的是文学和哲学,对于我这种工科生,他就会不厌其烦地把自己的经验告诉我。我记忆中,关于读书,他只给过我一个建议:越是工科生,越要读一些人文类的书。
我记得我只会读例如Photoshop 这种实操类的书,对于人文的书,我拿起来就会头大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去找到了一本神作: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,这不是雪中送炭嘛,于是赶紧下单。
神作就是神作,买了这本书的前4年里,我断断续续翻看了十几遍,总感觉每个字都认识,但是就是没有读懂是啥意思。我就有点不服,我也不傻不笨的,怎么就看不懂呢?
我后来有点发狠了,既然读不明白,我就抄书,整本书抄下来用了将近八个月的时间,隐隐约约有了些感觉。之后,我又买了一本,把书中的关键段落、句子用剪刀剪下来,看看这一部分和那一部分有什么关系。这样搞了一个多月,好像弄明白了。
后来,我想教是最好的学,于是我就开始去分享,告诉别人这本书到底讲什么的。讲了两遍之后,我有个神奇的发现,我再看其他书的时候,速度突然大幅度加速了!读书能力好像一下就上来了!
所以,你觉得这个方法笨不笨,耗时长不长,一本书读了17遍,抄了1遍,讲了3遍,用时将近5年。确实笨!但是,这种笨办法给我了一个他人很难获得的人生体验:慢就是快。每个人都想要快,而快是目的,慢是手段,从没有慢过,你也就不知道如何快起来。
「第五本书」最后这本书让我扔了金饭碗,跳入了创业的大潮中。它的名字叫《部落,一呼百应的力量》。一呼百应,就是我只要主张一件事,就有很多人响应的意思。
这本书不大,只有不到百页,里面只谈了四个要点,它说:如果你希望能够实现一呼百应,你就围绕着这句话去做:成为一个领袖,在一个平台上把自己的价值观用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,就可以了。所以,领袖、平台、价值观、活动,这四个词,我又再一次像做Photoshop 一样,开始了我的践行。
从2012年拿到这本书开始践行,我们每半个月都会新增2000多个用户,开始慢慢有新的收入。 到2014年,我也有点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,于是,跟组织请辞离开。
所以,对一本书的实践、对一本书的理解和体验,会让你不断打开视野格局,不断开启心智,不断迎来全新生命状态。
「总结五本书」总结一下这五本书,我觉得读书就是这样的一个缓慢的过程,它在你的生命之中。
最开始,你的内在动力微弱、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,但是你会慢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投入,直到你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最开始,你的读书方法是很笨的,从看不懂、看懂了也不理解到慢慢熟悉方法,甚至可以灵活多样,从开始只能看书学习,到后来可以在任何一件事里学习。最开始,你自身并没有创造力,到慢慢地开始为自己谋一些利益,一直到做更大的事情,为社会和他人贡献机制[24] 。
所以,读书是一个内在动力、能力、创造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,我的生命过程也就是这样螺旋上升的一个范例。
「推荐方法结束」很多人会后悔自己怎么没有在更早的时候开始读书呢?其实,读书没有早晚一说,任何时候开始都可以。认为自己读书很晚的人,可能缺乏一个方法。
那么,在结束前,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我用了多年的方法:十页关联法。简单介绍一下,所谓十页,就是每天必须看十页书,把它当做最重要的事情,不要放在晚上,那个时间可能会因为各种事把它拖延了,而是放在醒来的第一件事。每天只读十页,在每天一开始就读。
其次要关联,所谓的关联,就是把今天看到的任何一个知识点,立刻在生活中实践,获得反馈。
这样就够了,每天十页书,读完就关联,你就会变得不一样!
希望,有一天你也能够体会到读书、学习、成长的乐趣,将人生的轨迹走出一条螺旋上升的曲线。